大埔縣地處山區(qū),大多數村莊依山而建,居住比較分散,地形高低起伏大,鄰戶間高低錯落,埋管集中收集污水難度大,建設成本高,加上當地人口外流,人口潮汐現象突出,生活污水水量波動大,使大埔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困難重重。
近年來,大埔縣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推進“百千萬工程”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結合大埔空心村的地形特點和人口分布及資源化利用現狀,采用了EPC治理模式, 聘請專業(yè)團隊,通過因地制宜、科學分類的方法,積極推動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,摸索出了一條“單戶+聯戶”生活污水治理的低成本路徑,打造了農污資源化利用的“大埔經驗”。
大埔縣農村污水設施運維管理引進農村污水智慧運營平臺,打造“第三方專業(yè)運維公司+村民”農污運維模式。農村污水智慧運營平臺支持村民參與農污設施運行監(jiān)督,可進行線下巡查站點、線上更新數據,形成線上線下互動機制,提高了問題發(fā)現及解決的效率。同時,監(jiān)管部門也可以通過系統(tǒng)提供的移動端APP軟件隨時隨地查看、處理、反饋相關運維工作。農村污水智慧平臺在提高污水處理效率、降低運營成本、保障水體安全等方面具有顯著優(yōu)勢。
2024年7月7日,廣東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廳、農業(yè)農村廳聯合舉行全省農污治理項目謀劃與資金籌措專題會,向全省推廣大埔縣農污治理的先進經驗。
大埔縣大麻鎮(zhèn)大留村:
大埔縣大麻鎮(zhèn)大留村是2024年典型村,全村戶籍人口1450人,常住人口395人,下轄4個自然村。由于村內房屋分布分散,根據人口分布和污水排放情況,劃分了6個聯戶區(qū)。
在治理模式上,采用單戶 + 聯戶庭院利用模式。1個片區(qū)采用舊設施利用;其余5個片區(qū)生活污水經過厭氧+強化預處理設施,處理后尾水排入農田、園地、林地、草地等進行資源化利用,建設了不同規(guī)模的資源化利用預處理站點,整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8%。
建設成效:
①大站變小站、大網變小網、有電變無電,建設成本降低;
②常住人口超200人的自然村,分區(qū)、分片治理后可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治理;
③資源化利用模式建設工期短、污水治理成效快;
④引進農村污水智慧運營平臺,降低運維難度與成本,并且平臺支持村民參與設施運維管理和監(jiān)督。
西河鎮(zhèn)下北塘村:
因地制宜,分區(qū)、分塊、分類進行精準資源化利用。有效減少管網投資,降低施山區(qū)村莊施工難度,減少后期運維難度和運維資金。
污水收集模式:庭院內采用黑灰分離,雨污分流;庭院外雨污分流。完善資源化利用路徑,通過管道、暗渠輸送至收納體。
聚居片區(qū):人口30-100之間,污水量5-10t/d。污水產生量較大,采用聯戶利用模式增加強化預處理設施進行處理。尾水進入農田,進一步自然消納。
零散戶片區(qū):采用單戶利用模式,結合當地居民挑糞施肥的習慣,污水通過配套、等儲存利用設施,直接進入房前屋后四小院自然消納。